喵咪跟兔子什么关系?
我猜这个问题大概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属关系,二是亲缘关系(近亲繁殖问题)。 对于第一点来说,比较主流的说法是猫科动物都是领地意识强的独居动物(老虎这种不用说了吧……)所以猫咪自然把兔子的窝当成了自己的领地,并且试图占领它。
而对于第二点,很多人应该知道人类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病比例很高,那么宠物近亲繁殖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猫猫自己搞的: 可以看到虽然小猫看起来健康活泼,不过明显可以看见它的耳朵有点折,这是猫咪自身基因的问题,耳位会有些许差异,不过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发现; 第二张是它4个月的时候: 这个时候已经能看出来一些了,耳朵的位置有一些不对称,不过不影响整体外观; 最后来看下它6个月的时候: 哦!终于对称了!不过此时的小猫已经属于成年期,身体各项器官基本成熟了。 你可能会问,这图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啊,人家不是纯种的英短啊,这么强行弄也没法拿奖的吧。 没错,这是一只异瞳的狸花猫,但是,请参考以上图片,异瞳与否对于它们的近亲繁殖而言根本不算事。
下面来看看兔兔自己搞的: 这是绝地重生之后的垂耳兔,可以看出由于基因缺陷,它的一只眼睛已经无法完全睁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半盲人”)。 而另一只眼睛虽然明亮,但是由于是异瞳,视力的偏差也使得它对周围环境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所以无论是猫咪还是兔子进行的近亲繁殖,对它们本身而言危害都不算大(毕竟要是不适合繁殖早灭绝了),影响的只是后代的质量而已。
其实,“喵”字和猫字本来没有什么关系的,最早的时候,表示猫的叫声的时候,用“嚒”字。比如说《西游记》当中有一回,写唐僧一行人经过有荆棘遍布的山道,猴子听到了野猫的叫声,“喒喒之声”,毛骨悚然。这个“喒喒”就是“嚙嚙”,就是野猫叫。后来人们用“嗹”字来代替,比如说在清代的一个小说《绿野仙踪》中,里面写到一个老和尚养了两只狸猫,到了夜晚“嗹嗹”的乱叫了一晚上。
其实这个猫,本来还念另外一个音,“米刀莫切”,意思是苗族人的一种乐器,它是个乐器的名字。后来人们为了表示这种动物的叫唤声,就造了个“苗”字右边加一个声音部件“毛”,也就是现在的“喵”。但是,你看“喵”这个字读“miāo”的,跟“叫唤”是搭不上关系的,因此这个字出现后,人们还是用“喒”这个字来表示声音。比如徐志摩在写过一篇文章《西湖记》,里边有一段他说到“在小而红的房子里,猫的喒喒和狗的汪汪,都像叫出了双声。”
你看连徐志摩都会用“喒喒”来表示猫叫。喵这个字出现以后,人们只是把它当成对猫叫的简化字和俗字,没有正式文字的功能。所以你看字典辞典都没有收录喵字,这就是原因。喵这个字没有读音,也没有字的意思,只是人们认为它是“喒喒”字的简化字。
喵字直到最近这些年随着网络文学和宠物行业的兴起,人们把它直接当成音译词来使用,用来代替“喒喒”来表示猫叫。于是“喵”字才真正成为了“猫叫”的一种文字。因此“喵”字属于网络和流行词语,没有收录到字典辞典中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