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狗狂犬病?
其实,要正确看待此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在1958年就提出了一个关于狂犬病临床病例的判定准则,该准则将狂犬病潜伏期划分为三个时期:
潜伏期(即WHO 所定义的“急性发病期” ):阳性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此阶段即暴露于狂犬病毒到开始出现阳性临床脑症状的时间,最短潜伏期不超过五天(一周),最长潜伏期可能超 过两年(以年来计)。
前驱期:狂犬病的发病率极高,几乎为100%,发病的原因主要因被狂犬动物咬伤所致,但狂犬病毒可在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上入侵,或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而发生感染。该期病程较轻,临床表现多为厌食、恶心、疲乏无力、头痛、胸闷、发热(多在38℃~39℃之间)、不适甚至死亡。
急性疯病期: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人们关心最多的时期。本病主要表现为特殊恐惧,对光、水和声响及陌生环境等应激刺激过度敏感,并有肢体末端肥大、反射亢进、惊厥、狂怒、攻击、行为异常和急性疯狂等病症。
犬狂犬病以发病1~3日出现神经症状,一般不超过7日。该期病程极其剧烈,临床表现为抽搐、惊厥、恐水、怕水和呼吸困难,也有表现极度惊恐,或无故啼哭,或转圈跑动,但可见明显精神症状。呼吸深度 不均,脉搏浅而慢。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一般不超过6小时。从暴露到发病,最短数小时,最短24小时内发病,最长可达数星期以上。
恢复期:如能逃脱咬伤或注射疫苗,多数病人可逐渐康复,其临床特征为衰竭,发热,进行性麻木,感觉异常,失语,昏迷,抽搐,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临床上较少见到。
观察的重点应当是前驱期和急性发病期。这一阶段动物或者患者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症状,这时,不要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地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