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狗狗是不是有狂犬病毒?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性疾病,病原体为狂犬病毒,通过患狂犬病的动物或病毒携带动物的分泌物或是排泄物传播,狂犬病毒主要以咬伤的方式进入体格,即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
狂犬病毒主要感染动物间,偶可感染人,其主要感染途径是外伤感染和直接接触感染,虽然可以通过分泌物及污染的器具间接触感染,但少见。
人被狂犬病毒感染后,狂犬病毒可主要在神经系统内生长、繁殖,也可以通过心脏、腺体等处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兴奋、恐水、畏光、吞咽困难、流涎、痉挛等症状,继而衰竭死亡。狂犬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多为1~3个月,可短至几天,长至数年。
下面我们看看如何判断狂犬病毒:
症状。狂犬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狂犬病毒感染身体后,在脑部引起毒性极强的感染,继而出现强烈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恐惧、畏水、流涎、吞咽困难、肢体瘫痪、昏迷、呼吸麻痹或衰竭而死亡。早期患狂犬病的症状是咬伤部位疼痛和感觉异常,继而逐渐发生疼痛性肌痉挛(阵挛性抽搐)。狂犬病的兴奋症状为肢体肌肉间歇性地收缩,往往是发病初期最突出的症状。抽搐有时为痉挛性,有时为阵挛性,痉挛的次数逐渐减少,抽搐的时间逐渐延长,最后发作逐渐减少,而昏迷和觉醒状态逐渐过渡。
体征。牙关紧闭、呼吸肌痉挛、呼吸道阻塞、缺氧、发绀。急性期过后,患狂犬病的症状减轻或消退。黄疸、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化验检查。患者脑脊液和尿中禽疫杆菌增多。血清内狂犬疫苗抗体出现的时间较早,指数低,持续较短时间。脑积液和血中狂犬病毒核酸和噬菌体核酸量测定的阳性率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
在临床上,狂犬病毒的诊断并不困难,对急性狂犬病患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较好。对狂犬病抗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核甘酸探针,核酸蛋白混悬剂等。上述检查手段中,以PCR监测狂犬病毒核酸,具有特异高效灵敏的特点,为当前的首选诊断方法,已在国内多家疾病控制中心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