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分泌物多的原因?
一般人的耳朵里面都有干干耳垢,俗称耳屎,有些人的耳朵分泌物比较多,感觉像是油耳,总是听不清别人讲话,还要定期清理才行,那么耳朵分泌物多的原因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为中耳硬化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症状不重,为较密闭的耳道里流出液体,常为自凝性,颜色略灰浊,有时为之耳内有流水声、渗湿声或嗡嗡声。听力不受影响,在用力牵拉听力纤维或用手指压迫耳道后,耳内有胸闷、塞胀或压迫感,有时头部沉重、压抑感亦可随之出现。本病患者多数有耳内流液先兆:嗅觉障碍,耳内有湿气、耳内蝉鸣或嗡嗡声,耳鸣、头昏、头痛,甚至出现轻度耳聋或混合性耳聋。耳镜检查可见耵聍栓塞或感音神经性聋特征性的形态变化。
耳垢是外在皮肤中潜伏的角质生物脱落所生成的,长期耳朵炎症或耳朵内外压力不平衡度改变,可使原本固着在外耳道的外耳道上皮细胞脱落,使其潜藏的角质颗粒增大,且外耳道分泌物分泌太多,造成堆积。平时要注意保持耳道的干净,清理耳垢。
如果是油性耳朵,在刚洗完澡后更要注意不能将凉水进入耳朵内,预防炎症产生.油性耳朵的症状:耳垢过多,封闭耳道,极易成团堵塞于耳道,这时即可引起耵聍性耳聋,又称闭塞性耵聍炎,故清洗外耳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形成耵聍栓塞后,异物感更明显,并有疼痛,若耵聍不溶于水中,则堵塞的时间愈长,症状愈重。有的耵聍硬化,形状改变,堵塞时间反而暂时减轻。耵聍遇水膨胀,堵塞尤甚,但于干燥后仍恢复原状。而且,耵聍可阻碍耳道的充分通气,不利于出声管口的扩博,易致外耳道炎症,所以耵聍不但可阻碍音波的传导,而且亦可引起外菌入侵,引发中耳炎等病症。
平常可用温水加以浸泡,每日取出浸泡水,如水温太高,应先冷却后清洗,以棉棒或棉球蘸浸耳垢,然后轻轻按摩耳廓,使之脱落;如耵聍紧贴于外耳道,不易取出时,需到医院用耵聍软化剂(5%~10%酚甘油)软化,5~7天之后,于耵聍软化期间,于每日清理耳道,并及时取出软化耵聍,必要时可予以冲洗,然后自行 用耳镊子或耳耵聍塞取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