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短红虎斑怎么培育?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在知乎另一个问题下回答过,直接粘贴过来吧(因为这个问题下面不能直接链接到那个问题) 关于纯合和杂合的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概念,纯合基因型是指某个个体的遗传基因中,某对基因的两个拷贝都是相同的情况。而杂合基因型则是指某个个体的遗传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的两个拷贝其中一个来自父母中的一方,而另外一个则来自另一方。也就是说,杂合指的是父母双方的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纯合一般是不利的基因型的体现,例如猫的白化就是纯合基因型,而老虎、狮子等大猫是有黑色素细胞的,所以它们的毛色是杂合的。而小猫在发育过程中,如果母体的营养不够供给所有胚胎,则会形成白化的幼崽。这种白化是由于缺乏合成黑素的原料,导致黑色素的合成路径没法进行下去,从而形成的白色皮肤。
因此可见,杂合一般是生物进化中的优良基因型的体现,而纯合则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对基因一个拷贝缺失而产生的突变(这个缺失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结构改变或者染色体片段丢失造成的) 那么接下来进入正题,讲讲题主想要了解的虎斑猫。 常见于暹罗、美国短毛、欧洲短毛等品种,身体上带有棕色(深咖啡)和银色(浅咖啡)花纹,并且有清晰分界线的猫咪。
这种花纹又被称为“双色”或“条纹”猫咪,它们一般都是杂合基因型(可能有部分纯合基因型也会有这种情况,但是比较少见)。 因为银色的表达是由CMC(细胞色素c)调节的,而棕色表达的调节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由另外一套基因调控。所以有“银渐层”和“金渐层”之分,也就是毛发基底层色素沉着情况不同导致的,但表面颜色一样。
除了眼睛的颜色,其它表面的特征都是一样的。 重点色: 对体内黑色素的沉积有严格的选择性,通常只有爪子、脸颊等部位会有明显的黑色色素沉积,而体表覆盖的被毛主要是无色素细胞决定的亮白色。
重点色的宝宝往往眼珠也是黑色的,而且体表颜色与年龄、性别都有一定关系。公猫发腮后脸可能会呈现出明显的中度褐灰色;母猫发腮后颜色会显得更浅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深并接近公猫的颜色。
刚出生的仔猫几乎完全为乳黄色,在眼睛周围有狭长的乳黄色条纹,10天左右开始变色,2个月时全身呈淡黄色,3个月以后开始形成深浅不一的重点色纹,4-6个月时达到最终的颜色,之后基本上不会再有变化了。(以上图片均为重点色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