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有夜视能力吗?
这个实验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完全证明兔子的夜视能力。 这个实验是测兔子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 把兔子关在一只小黑屋里,没有灯光,只有很弱的日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就类似这样)[1] 然后观察它们能否找到食物。 在黑暗中呆20分钟后,大多数的兔子都在寻找食物——它们能够识别出微弱的光线并找到食物来源。 这些光线可能相当于满月时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6000;或者暗得像北极的午夜,那时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最近的1/3。 对于人类来说,这种程度的暗光根本不可能看到任何东西。 这项研究发现,在黑暗环境中,兔子的视野比人们想象的要广很多。[2] 然而这个实验并没有测试兔子的夜视能力。 所谓夜视能力,是指动物能在完全没有光线的夜晚看出东西的能力,而与是否能看到微弱的光线无关。
比如猫头鹰的视力很差,在白天连一个人都看不清,但是它们能够在漆黑的夜晚看到到处乱飞的虫子。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眼睛拥有出色的夜间视者所必需的生理结构。 例如,它们的瞳孔很大,可以扩散进入眼睛的光线;虹膜中央有大量色素,这使得更多光线能够聚集到视网膜上。 猫头鹰的眼睛与人类的眼睛不同,它们没有角膜;这使它们的眼睛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光线条件,从而看清物体。
另外,猫头鹰的眼球非常活跃,可以向两边各旋转180度,这让它们能够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潜在的威胁。 当它发现什么危险的时候,能够迅速地飞走或是隐藏起来。 这都是夜视能力的基本元素。 而上述的实验中,被试的亮度太低了(弱到人类无法使用),以至于很难评估它们的视者能力。
想要判断小动物是否有夜视能力,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白天和黑夜的视野》(The day and night visual field in blind human inf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