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避免兔子有弓形虫?

蓝礼明蓝礼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对于如何防止兔兔感染弓形虫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弓形虫的传播途径 1、消化道传播 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主要传染途径之一,通过被寄生虫感染的宿主胃肠道排出的粪便中的幼虫,在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具有感染性卵囊。当其他动物进食了含有卵囊的粪便后,经过消化道的吸收,便可使寄生虫的幼虫在消化道壁上发育成含有孢子的蛔目阶段。此时,若消化道中有相应类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则可诱发抗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抑制或杀灭寄生虫。然而这种由消化道传染的寄生虫一旦侵入体内,往往会导致较严重的感染症状。

2、母体传播 多见于寄生虫发育阶段的母鼠和兔等啮齿类动物和兔等草食性动物。当母兽怀孕时,寄生虫可随血液供应至胎兽体内繁殖,使得出生的幼兽体内带有寄生虫。另外,有些寄生虫的幼虫可在肠道外组织中发育为成虫,并通过消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侵入血液中,当血液流经躯体各个部位组织时,这些幼虫可转移到骨骼肌、心肌、脑膜等部位组织内,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3、垂直传播 由患有寄生虫的父方直接传给子代,多发生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某些寄生虫,如疟原虫等。 了解了上述内容之后,我们再谈谈如何预防的问题 关于预防弓形虫病,首先要杜绝食用未煮熟的肉制品,注意生熟刀板及盛器用具的分开; 对于已经养殖成熟的食物,也要注意彻底煮熟后再给兔兔食用。同时,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干净卫生,定期消毒。(详细消毒步骤请戳此链接→)

当然,做好个人卫生也很重要哦!特别是接触兔兔前后,一定要认真清洗双手。因为人也是弓形虫的自然适宜宿主,而且有着较为完整的免疫机制,一旦入侵体内,往往不会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却是该寄生虫重要的储存场所。当环境条件适合时,体内的寄生虫可反复激活而发作。做好个人卫生很重要,特别是在换尿布、处理婴幼儿粪便以及直接接触宠物后,应及时洗手,以防病从口入。

毛华案毛华案优质答主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畜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其广泛,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温血动物,兔弓形虫病在兔群中时有发生,是危害养兔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而且目前是法定的人畜共患病,因此,做好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一、环境因素对该病发生的影响

一般该病主要在夏秋雨季发生,冬春季比较少见。原因是獭兔饲养场、户都集中在夏季购进一批小兔,到8月底9月初小兔已长到5-8月龄,正是獭兔育肥的时期,也是该病的易发年龄。这段时间雨多,地面潮湿,蚊蝇密集,杂草丛生,池塘、水沟积水多,是池塘生物中间宿主沼螺繁殖的有利条件,而且雨水、洪水极易将沼螺冲到地面上,使当地其它生物很容易接触和吞食到沼螺而被感染;另外,獭兔属于草食性动物,食量较大,而且很贪食青绿饲料等。特别是夏季炎热,獭兔食欲较差,青绿饲料喂量增加后,大部分都被喂食,该病主要通过青绿饲料传入兔舍后,被獭兔吃食而被感染。

二、饲养管理对该病发生的影响

该病的发生还与饲养管理不良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外地购进的幼龄兔未检疫观察,就直接合群饲喂;二是不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有病兔治疗痊愈后与健康兔同群饲养;三是饲喂的青绿饲料没有洗净消毒,也没有堆沤,直接饲喂;四是饲喂的自产或外购的胡萝卜和大白菜没有认真淘洗;五是蚊蝇和鼠类等可以随意进出兔舍觅食;六是饲养人员给有病兔喂食、喂水后,不消毒就为无病兔服务;七是患病獭兔死亡后对尸体没有实行深埋消毒等。

三、预防措施

搞好环境清洁卫生,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饲喂的青绿饲料要洗净消毒或在阳光下照晒2小时后再饲喂,冬季喂量不能超过150克/只·日,其它季节不能超过250克/只·日,喂食时应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自产或外购的胡萝卜和大白菜要认真淘洗。搞好消灭蚊蝇和防止鼠类咬伤獭兔等工作。患病獭兔治疗痊愈后需单笼饲养观察30天后确无复发再考虑与健康兔合群饲养。饲养人员给有病的獭兔喂食、喂水、清除粪便以及对兔群、兔舍消毒清理等工作一定要放在最后进行。患病獭兔死亡后一定要实行深埋消毒。

四、控制措施

当兔群发病后,可使用青霉素钾—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毫升内含青霉素钾20万单位、磺胺嘧啶钠60毫克)30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3毫升,10%安钠咖注射液5毫升,混合肌注,2次/天(一次剂量10毫升/1.5千克体重),连用6天。从发病次日起,内服氯硝柳胺片5毫克/只·次,2次/天,连用6天。一般3天基本控制死亡,5天后绝大部分病兔康复,并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