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兔为什么会咬小兔子?
这个问题很有趣,之前没有人问过我,但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在我的回答里,也许会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一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兔妈妈不会真的“咬”兔宝宝,它们使用的工具是牙齿(磨牙)而不是锋利的獠牙。但这已经足以造成严重的伤害了。
我们首先从兔子的社会属性来分析一下这种行为的可能原因。 兔子是社会性动物,在野外,它们的社交圈层是由同性的雄兔和雌兔组成,而家庭圈子则由一对夫妻带着几岁的小兔组成。我们可以推测,这种母亲“咬”孩子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家庭当中。
在家庭中,父亲的作用其实很小,照顾幼儿的主要是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父母一方对幼仔敌意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我认为这主要是母亲为了避免幼崽被父方带走而采取的自卫行为。很多养兔新手不知道的是,公兔是有夺子之嫌的!因为公兔会有爬跨行为,并且喜欢追逐母兔,尤其喜欢在母兔怀孕期和哺乳期追逐母兔!这在自然界是为了争夺交配权,但在笼养环境下就会有可能导致母兔对幼崽的不安全感。所以,当兔妈妈在感到危险的时候,它会先发制人,用牙齿来警示敌人(包括公兔和陌生人类)。
当然,如果刚刚出生的兔宝宝被母兔咬伤,那肯定不是防敌意的咬,而是哺乳时母兔感到不适而发出的警告声。这时候只要停止骚扰,很快母兔就会停止攻击。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咬。
在很多动物(如犬)中,母亲会对幼崽露出牙齿,但不会有实质性的咬合动作。而在兔子中,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兔妈虽然咬了娃,但是没使劲。所以这种咬,更像是在警告——我比你强,你不要乱动,否则我可就不客气了! 你看,同样的一个“咬”字,由于语言特点的不同,含义也有天差地别。这一点,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