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兔子睡眠时间十分少?
这个问题我也好奇过,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认为兔子的睡眠实际上并不多。 研究者让兔子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生活,这个环境有睡觉的地方(笼子)、吃饭的地方、上厕所的地方等,各部分都是用玻璃板隔开的,中间有通道。然后观察兔子的行为。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兔子想睡觉时,它会在各个区域之间来回走,直到走到睡觉的地方才躺下,这时候研究者按一下秒表,记录时间为A;随后,兔子爬到进食区开始吃起东西来,等到它吃饱了,研究者再次按下秒表,时间记录为B。
这样反复数次后,文章得出结论,兔子的总睡眠时间为(A+B)/2。 这个实验没有考虑到兔子在各个不同区域间的走动是因为它们感到无聊而在打发时间,所以这种“往返运动”其实是在测试兔子的行为而不一定是真正的睡眠。 另一个实验中,研究者把一只睡觉的兔子放在一个完全透明的箱子里,然后录下它的动作。结果发现在整个试验期间,有98%的时间兔子都保持静止不动,只有2%的时间在活动,而那2%的时间里也大部分都是在睡觉。 所以真正睡着的兔子其实是不动的,动来动去的兔子其实都没有睡着。从这个角度来看,兔子的确是少睡的动物。
不过我很好奇的是,如果人类也像兔子那样只睡2%的时间会怎样?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许多的动物都离不开睡眠,特别是进入夜晚,大多数的动物会选择进入睡眠状态。而不同生物所需睡眠时间不同,大象每天只需要2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而蝙蝠每天的睡眠时间几乎占掉了它一天中90%的时间,还有一些动物是日夜活动,如老鼠、猫、狗等。
而兔子具有很特别的一点,它属于日夜活动的动物,但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很少。在兔笼中饲养的兔子,研究者发现,这些兔子的睡眠时间为6小时16分钟,而且这些兔子的睡眠质量不佳,处于一种浅睡眠状态,而且频繁地被打断。在兔笼中生活的兔子会比在比较广阔的空间中生活的兔子有更加多的片段化睡眠。而处于更加宽阔空间中的兔子需要的睡眠时间更少,为3小时59分钟,这样的睡眠时间已经相当于陆生哺乳动物的最短睡眠时间了。
为什么兔子会需要这么少的睡眠时间,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这可能和兔子的神经系统中负责抑制和兴奋的部分有关。同时,饲养环境对兔子的睡眠状态影响很大,广阔舒适的空间可以减少兔子的焦虑情绪,使它能安稳睡眠。而狭小的空间会使他们的睡眠状态不连贯,经常被打断,不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