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金毛是不是得了白化病?
首先,从颜色上区分狗狗是否有遗传疾病是不科学的! 犬的白化现象(Albino in dogs)是指皮肤、毛发以及眼睛等器官未能正常色素沉着的现象。 临床上根据狗狗身上皮肤和毛发色素的减少程度将这种病分为3个类型:
0级:全身未色素沉着,为白色,即全白的个体;该类型的犬只通常被称为“纯白”或是“大白”,是最常见的一种白化类型。 I级:局部皮肤和毛发色素缺乏,身体某一部份或多个部份呈白色;该类型的犬看起来像是有条纹或者花斑的纯白犬。
II级:整个躯体及四肢皮肤,除眼珠外,全部或大部分皮肤均为浅红色(淡黄色),称为红皮毛犬(Red-haired dog)。这类狗狗非常罕见。
除了上述三种典型类型以外,有些白化病患儿全身皮肤和毛发呈现均匀一致的蓝色,类似“蓝精灵”的模样,这种情况属于IV型白化病,也比较少见。 目前发现的导致犬白化的基因位点有krt7、krt8、hprt1、cobm6、cobr1、cocs2和pde6d等,其中以KRT7与KRT8这两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大部分纯合白化病最为常见,而HPRT1基因的突变则较为少见。
通过血液化验可以检测到与白化病相关的抗体,但血清中的抗体会随着犬的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因此血清学检查不能作为确诊的方法。 目前对于遗传性白化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手段,因此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尤其是夏天,最好防止狗狗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在户外活动;同时,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药品,做好宠物皮肤清洁工作。另外,给爱宠准备一把紫外线消毒灯也是很有必要的。
严格地说,犬只的白化是毛发和皮肤的色素异常增生造成的。其明显的症状:毛发通体雪白,而皮肤粉红、眼色淡蓝(注:并非所有白化犬,眼睛都呈现淡蓝色。),除此之外最简单、可靠的鉴别手段:观察一下犬只鼻镜的颜色。若是粉红色则是白化体,若是黑色则是正常个体。
通常初学者最容易将白色犬误认为白化犬,实际上白色的毛色和白化病完全是两回事。白色毛色在大多数犬类品种中,都是十分名贵的颜色,例如:“白色西施”、“白色吉娃娃”、“白色金毛”等等。犬的毛色是由其毛发和皮肤中的“色素”决定的。
犬毛中的“色素”存在于毛发和皮肤的表皮组织中,其“母体”即产生这种“色素”的细胞称之为黑色母质细胞。犬类的黑色母质细胞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色素”,黑色素 (eumelanin)和类黑色素 (pheomelanin)黑色母质细胞中,若主要分泌黑色素,则犬毛为巧克力色或黑色。若主要分泌类黑色素,则犬毛呈浅褐色、浅黄色或浅红色。黑色素为一稳定的“色素”,故不易发生变异。而类黑色素,则极易变异。这种变异现象可分两种类型:“一般性变异”或“部位性变异”。
所谓“一般性变异”,即犬种通体毛色异常。例如:巧克力色柯利,(即全毛呈巧克力色)。又如通体全白的其他品种犬。而“部位性变异”即犬只有某些部位的毛色异常。例如:罗特威勒犬的淡色斑。
犬类一般性毛色变异多为黄色或巧克力色。其中黄色毛色较为稳定,通体毛发多呈浅黄或金黄色,皮肤呈淡褐色,眼色呈深褐色。而巧克力色犬,毛发由于色度较浓,往往出现“花斑”现象。即犬只生下来时毛色为浅巧克力色,随着犬只生长发育,毛色逐渐加深。至成熟时,毛色变成纯巧克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