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身上有蚀鳞怎么办?
先上图,最近一直在给这条龙清缸,终于看到效果了,身上烂掉了不少蚀鳞 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蚀鳞。这个名词是业界的俗称,实际上应该叫做“鱼类皮肤增生症”或“鱼鳞癣”。这是一种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病发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根据发病症状分,这病又可分为I、II型。I型较为严重,鱼体表覆盖层出现大块脱落,鱼体裸露;II型相对较轻,表皮形成白色小点,剥落后留下红色的创面,时间久了会形成溃疡。无论I型还是II型,病变部位都会出现角质化增生的鳞片,表面凹凸不平,呈针尖状,易脱落,随病势发展增厚。
虽然这种病叫做遗传病,但实际上并不是基因遗传的,而是因为染色体出现了异常。不过,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会有不同,而不同类型的染色体异常会存在遗传的几率问题。对于人类来说,3号、9号、16号、17号等常染色体中一旦有一对存在遗传异变,就可能将异变传递给后代。而在金鱼中,28号染色体上有一个遗传位点容易出现问题而导致患该病。
这个遗传位点的具体功能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这一位点的基因突变,会使鱼皮肤中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影响体内代谢途径,使物质集中沉积在皮肤表面,形成病变。 既然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疾病,那么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对于此类由于基因突变的遗传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有效预防,就得从防止精子携带有异常基因的受精卵形成开始。挑选体质健壮,无遗传性疾病的亲鱼作为种鱼,并在繁殖期间注意种鱼的生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已经出现的患病幼鱼,则要及时清除体内的寄生虫,使用外源药物进行全身浸泡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能力。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由于龙鱼属于热带鱼类,对于水温比较敏感,所以在用药期间以及康复期间,水温需保持稳定,避免温度波动引起鱼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