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为什么喜欢吃甜的?
猫咪是纯肉食动物,它们的肠胃里没有分解纤维的酶,所以无法消化的植物纤维会在结肠里聚集,形成粪球。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如糖类)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会形成葡萄糖,被胰脏内的胰岛细胞所利用,进而为身体供给能量; 除了作为能量来源的「可吸收性寡糖」外,其他形式的碳水化合物基本上是不能被胃肠道消化酶所降解的,也就是不能被消化吸收的「不可溶性多糖」。那么这些食物残留在胃肠道里就会变成腐败产物,产生吲哚、氨气等有害物质,危害猫咪健康。
猫咪对于含糖食物的偏好也就很好解释了——它们在食用这些食物的时候,不仅可以获得可吸收性的糖水化合物以满足代谢需求,还可以有效清理胃肠道里的有害细菌,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如果主人想给猫咪吃一些零食作为奖励,可以选择一些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的肉类,比如鸡胸肉、鱼类等(含碳水化合物含量0.1%-0.5%),注意不要喂太多,以免猫咪消化不良。
喜欢吃甜的是基因导致的。在人类的味觉基因中存在一个甜味受体基因家族,叫做Tas1r2,这个基因一旦突变导致了味觉结合靶点的改变,人就会变成味觉缺失或者味觉敏感性下降——简单说就是变得不吃甜的、不怎么喜欢甜的。
而猫咪味觉基因组测序发现,它们的Tas1r2基因发生了失活突变,而与之配对的Tas1r3基因也因为失去“队友”而无法继续行使功能,于是喵星人就都失去了甜味的识别能力。
那猫咪是怎么知道糖是“好吃”的呢?还得靠其他几个味觉基因,比如负责“咸”觉的I131M变异、负责“苦”觉的C453Y变异,虽然它们不能具体定义甜味儿,但吃了东西之后的代谢反应可以告诉大脑:“这个好吃,还有能量!你要记住!”于是乎,即使感受不到甜味的甜,猫咪们还是可以享受糖带来的能量和饱腹感,喜欢吃甜食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