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猫咪是不是感染?
如果猫感染了病原体,表现出相应症状,那就是“看得见”的感染; 如果猫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但检出了相关病原体的证据(如粪便中的病毒载量),就是“看不见”的感染或隐性感染。 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都会使动物处于带毒状态,成为传染源。 如果猫是显性感染,症状很明显,诊断不难。 如果猫是隐性感染,则需要实验室检测才能发现,诊断较难。 对于传染病的诊断而言,重要的是确定疫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即要判断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否由病原体引起。
首先应仔细收集病史资料,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并详细记录,为下一步诊断提供依据。 其次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化学和生物学指标的检测,以及特异性检测。 最后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器官损伤情况。 还可采用动物实验来推断可能感染的病因,包括: 皮肤过敏试验:将可能有致病性的物质涂于皮肤内,观察有无反应出现。 血凝实验:使用不同的抗体试剂,检查病理性血清学变化。 免疫荧光实验:可检测寄生虫幼虫、虫体及其分泌的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检测肠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特别适用于病毒性感染的诊断。 基因探测技术:用于检测细菌DNA或病毒的RNA。
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呈阳性,且与患部的临床症状相一致时,则可判断为患有该种疾病,即确诊为某一种传染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实验室检测证实患病,也不意味着一定是由病原体直接引起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相同结果。
例如,注射疫苗后,会出现抗血清阳性的结果;用药治疗后,病原体抑制,血清学检验也会呈阴性,但疾病依然存在。血清学检查只能作为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