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便检怎么做?
1.采样 被检粪便的采集是诊断动物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判断预后、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取新鲜粪便约5g左右(如粪便干燥,可用湿毛巾湿润后再取样)装入干净密闭容器内送检(不要用塑料袋,因可能产生异味)。 注意: ① 采样的粪便不要直接接触检员的皮肤和衣服;② 粪便在室温下可保存24小时,冷冻条件下可保存30天,所以尽量当天采集并检测。若不能尽快进行检测,应冷藏存放。 但对于已经脱水的粪便,应采用下列补救措施进行前处理:将样品用等渗液体浸泡后,迅速冲洗,收集溶液,冷冻离心,取沉淀物作进一步检查。 对含有血液或粘液或分泌物的粪便,应注意避免混入样本中,但必要时需经滤纸过滤后再行采样。对寄生虫感染的病例,不宜采用新鲜粪便,以免虫体脱落污染采样器皿。可采用浸泡法、灌肠法和诱吐法获取标本。 在采集之前,应先向受检者说明理由,尽可能取得其配合,以减少采样时粪便的流失;同时注意个人安全防护,采样前后及时洗手;若采样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采样并及时清洗鼻腔。
(一)显微镜检查 用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硬度及表面有无黏液及脓血等,然后镜检(10倍放大镜下每高倍视野不少于5个完整肠道上皮细胞,或不见肠道上皮细胞,而见虫体或细菌)。 如发现异常细胞、寄生虫卵或分泌物,可初步诊断相应疾病。
(二)化学法检查 用化学药物试剂快速检测粪便中有无大量潜血,再作定性定量分析。适用于急性胃肠道出血病人的筛查,也可用于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服用阿司匹林及抗生素等药物的患者以及腹泻患者的筛选。 化学法检验的阳性结果只能提示粪便中含有一定量蛋白质,而不能确定病因,故不宜作为确诊依据。
(三)生物荧光标记抗体染色法 采用抗体染色技术,通过观察肠黏膜隐窝结构是否有特异抗原表达来诊断相关肠道炎症性疾病。可用于结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监测溃疡愈合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对结肠息肉病家族史、慢性腹泻、便秘等患者也应积极筛查。 该方法的阳性率较高,但对初诊患者的特异性较差,而对治疗后的复发诊断有很好的特异性。
(四)免疫学检查 包括放射免疫、酶免疫、化学发光免疫等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消化道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存在情况,以辅助判断病情进展、评估预后及随访观察。 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大肠癌、胰腺炎、胰腺癌、肝癌的患者以及有上述部位良恶性肿块切除史的人,均应进行血清学和粪便免疫学检查。